罌粟花的季節就要結束了
天天看的花又要到明年才會到來
很多人到南法還不知道這個小紅花是什麼說~

罌粟花的法文叫 coquelicot ( pavot )
在法國的這種小紅花, 其實到處都有.
生長力超好, 到處都長

他不是那個作鴉片的罌粟花拉
其實是同門但是不同科的
所以不要說到處都有作鴉片的花
我想很多人應該知道 poppy seed
就是那個在bagel 貝果上面小黑色像芝麻ㄧ樣的東東
就是從這種花來的

在南法種小麥或是有農作物的地方都很討厭田裡有這種小花
因為他們會把養份搶走
另外就是農夫還是認為在像小麥收割時如果和罌粟花混著ㄧ起收
會有大麻煩, 就是很難把花籽和小麥分開
以下照片是真正作鴉片的罌粟花
他是等花瓣掉完後
剩下的部份就可以用小刀輕劃後收汁, 成生鴉片
(真的中間芯就是那麼大... )

我去查了些資料, 讓大家長知識 :)
神花”,這是古埃及人對罌粟花的尊稱。罌粟原生於地中海東部山區及小亞細亞、埃及等地。青銅時代的人類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,譯自楔形文字的亞述醫藥文獻就提到了罌粟。作為止痛、鎮靜和安眠藥劑,生鴉片受到古希臘羅馬醫師們的高度重視。
罌粟對生長環境有特殊要求:雨水少但土地要濕潤,日照長但不干燥,土壤養分充足而酸性小,海拔高度在900米~1300米為好。在緬甸、泰國和老撾三國交界地區的“金三角”正好滿足上述條件,這裡是太平洋氣流和印度洋氣流的接合部,群山連綿,叢林密布,氣候溫潤,是世界上最適宜罌粟生長的地區之一。
1852年英國殖民者佔領緬甸后,發現“金三角”是出產上好鴉片膏的理想之地,於是殖民者親自上山,言傳身教,誘使當地居民大面積種植罌粟。隻要把罌粟的種子往“金三角”的大山裡一撒,80%的耕地上便開出了艷麗的誘人之花,自從在“金三角”播下罌粟種子,罌粟也在這裡找到適合生長的環境,開始瘋狂蔓延。將“金三角”這塊美麗的地方變成了臭名昭著的毒品王國。“金三角”的含義演變為盛產毒品的地方。
在“金三角”起伏的山谷中穿行。初升的太陽徐徐升起,漫山雪白、淡紫、嫣紅的花朵搖曳在亞熱帶的熏風中,奔放而妖冶,一股微甜苦香的氣息彌漫在空氣裡。這就是充滿誘惑卻飽含毒汁的罌粟花。
罌粟 (Papaver Somniferum) 又名鴉片花。適應性很強,從非洲最南端到地球北部,它都能生長。罌粟為一年生草本植物,一般秋種夏收,植株高1米到5米,全株被有白粉。花大而艷麗,重瓣,有紅、黃、白、粉紅、紫等色,葉子為銀綠色,葉大而光滑,分裂或有鋸齒。
罌粟是“懶人庄稼”,每年11月播種后就可任其生長,間苗一次,不需施肥、澆灌和田間管理,來年2月就可開割。罌粟果在割取膠汁后,連同枝干一起干枯並很快腐爛,變成肥料,所以罌粟地越種越肥,可以連續種植,不用拋荒。
罌粟花脫落10余天后,一片片罌粟地裡滿是搖曳的果實,橢圓型的罌粟果其大小和形狀與雞蛋相似。長成的蒴果的壁體中有一種乳白色的汁,佤族女人將刀片磨到很薄,用刀片在飽滿的果實上熟練地劃上兩三下,乳白色的罌粟漿液便流出來,四五個小時后,罌粟漿逐漸發黑變硬,她再用半月形的小鐮刀輕輕刮下半凝固狀態的煙膏,這就是生鴉片。每個果隻能刮下小指甲蓋那麼大一點生鴉片。
取自罌粟的生鴉片以圓塊狀、餅狀或磚狀出售,以后再粉碎或進一步加工。鴉片的有效成分為生物鹼,最主要的是嗎啡。生鴉片加工后得到的嗎啡,在經過復雜的轉化過程之后,就變成了海洛因。